关于举行2022年诸暨市中小学(幼儿园)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的 通知


各直属学校、镇乡(街道)中心学校:

根据《诸暨市中小学(幼儿园)教师专业素养“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”活动实施方案(试行)》精神,结合2022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评比办法的相关要求,现将本年度诸暨市中小学(幼儿园)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的有关工作布置如下,望各校认真落实。

一、参评对象

全市中小学(幼儿园)各有关学科在岗教师,以直属学校或中心学校为单位组织本校教师参加评比。

 

二、论文类型

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包括“学科教学论文评比”和“教育专项研究论文(案例)评比”两个类别。各学科教学论文主题、教育专项研究论文(案例)项目详见附件。

1.学科教学论文评比

小学学科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道德与法治。

初中学科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历史与社会。

高中学科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通用技术。

综合学科:中小学体育与健康、中小学音乐、中小学美术、中小学信息技术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、中小学综合实践(义教段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)、义教段劳技、义教段书法、幼儿教育、特殊教育。

2.教育专项研究论文(案例)评比

中小学教学评价、STEAM教育(含项目化学习案例)、学校教学管理(案例)、课程思政(案例)、初中基础学科分层走班、中小学德育(案例)、品质课堂深化行动、课程开发与实施、劳动教育(案例)、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研修(论文+案例)、精准教学(论文+案例)、家校合作(案例)、生涯规划教育、教师专业成长研究、班本主题案例(幼儿园)、教研员调研报告。除教研员调研报告、班本主题案例(幼儿园)外,其他教育专项研究论文(案例)的项目,所有学段教师均可参加评比。

 

三、论文要求

1.参评教育教学论文应围绕学科主题或项目专题,突出科学性、前瞻性、学科性和实践性。论文要求论点鲜明,观点科学,论据确凿,论证有力,逻辑严密,文字表达符合语言规范要求。超过8000字或以课题报告、调研报告形式撰写的不予评奖,与主题或专题不符的不予评奖;凡是有诚信问题、科学性错误、版权问题的论文,或在上级、同级评比中已经获奖、市级及以上刊物已经发表的论文,均不予参评。

2.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,不超过8000字。论文顺序应按“题目、内容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目录索引”排版,文中所引的资料必须准确无误,并在文末注明有关出处、页码和出版社等。

3.参评论文用word文档A4纸打印,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,一式4份(其中1份在文章标题下行注明作者单位、姓名、联系电话,其余3份隐去上述内容)。上传论文电子稿及查重报告,否则不予参评。

4.参评论文作者署名只能一人。同一作者两个类别的论文最多各报送一篇,同一篇论文只能参加一个类别的评比。

 

四、特别提醒

1.学校应组织校级评审,择优选送(原则上义务教育各学科上送数量不超过该学科教师数的15%,高中不超过30%),查重率超过30%的论文不得参评。参评论文将进行查重,如发现有作弊行为,一律取消评比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。

 

2.以直属学校或中心学校为单位,在2022年4月30日前将参评论文的纸质稿送教育研究中心各联系教研员(不受理以个人名义上送的论文),同时由各校指定专门负责人(或学科教研组长)分学科、分专项将参评论文的电子稿通过钉钉(或邮箱)发给各联系教研员,总压缩包以单位名称命名,各篇论文文档以“作者姓名+论文题目”命名,无电子稿的论文不予参评。

 

 

附件1:2022年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主题及联系教研员目录

附件2:2022年各教育专项研究论文(案例)项目及联系教研员目录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2年3月30日

 

相关推荐


学有优选③丨荣怀初中:聚焦核心素养,成就卓越英才

荣怀初中聚焦高质量教育,2024年秋季隆重推出“卓越英才班”,助力每个荣怀学子圆梦名校。


荣育未来丨荣怀教育2024校园招聘全面启动

荣怀教育2024校园招聘全面启动 !


教“咖”来了 | 聚焦关键问题,落实核心素养

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,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,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,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,近日,浙江省潘新华名师网络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在荣怀英才中学举行。


Schoolwalk | 荣怀外语中学:寻光之旅,不负意气

绿意褪去,层林尽染;薄雾弥漫,云卷云舒。让我们一起schoolwalk,共同享受这盎然景致


国家一级!8金4银4铜!

国家一级!8金4银4铜!


教“咖”来了 | 批注赋能学习,思想多维进阶

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,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,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,11月16日,绍兴市夏伍华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来访,与荣怀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集聚一堂,共话语文教学方式。